三叶草策略
一、问题与挑战
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三叶草策略,煤炭企业生产工艺不断革新,以及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,煤炭企业劳动组织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。陕西煤业(601225)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陕煤集团的煤炭板块管理主体,组织架构和生产组织方式未能实现科学匹配,部门职责调整滞后,高效协同能力不足,本部功能职责没有得到有效发挥,战略支撑作用不明显;本部员工缺乏竞争上岗积极性和流动机制,激励考核效果不佳,人才梯队建设动力不足,这些问题制约了陕西煤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,开展“三定”(定机构、定编制、定职数)改革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。
二、改革措施与成效
科学匹配的组织架构和高质量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保障。陕西煤业通过优化机构设置、强化人员配置、完善薪酬考核体系等系列举措,全面激发组织绩效管理潜在价值,持续提升人力资源匹配效率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支撑和人才保障。
(一)科学实施“三定”改革三叶草策略,确保机构和岗位设置有力支撑企业战略发展
一是紧扣战略目标,系统谋划改革方案。紧密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产业实际,结合党组织建设要求及公司运营管控需要,科学制定“三定”改革方案,系统规划本部机构划分、人员配置和管理人员职数设置。公司对组织机构进行系统性优化调整后,本部共设13个部门和1个派驻机构(新增设5个部门),同时对本部人员编制及中层职数进行了全面优化,确保充分支撑战略实现。二是精准匹配职能职责和制度流程,提升管理效能。修订完善部门职能及岗位职责清单,明确部门权责边界;细化岗位职责,明晰任职条件与标准,确保职责清晰、权责对等、人岗匹配;全面实施制度流程“废改立”,系统固化延伸“三定”成果。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,实现部门设置更科学、职责分工更明确、管理流程更优化,核心职能得到显著增强,战略传导机制更加顺畅,为企业高效运营和战略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(二)健全用人机制,“全员竞聘、双向选择、末等调整”提高人岗适配效率
坚持“一专多能、一岗多责、竞争择优”原则,全面开展岗位竞聘。一是推行全员竞聘,实现双向赋能与资源优化配置。组织机构调整到位后,公司以“强化治理能力、提升管理效能、提升履职水平、建设一流队伍”为目标,分三个阶段,采用“资格审查、笔试面试、结果公示”的形式,开展三批次岗位公开竞聘,实现中层管理人员和全体业务管理岗位全覆盖,有力推动了组织与员工的双向奔赴和互相赋能,打破部门壁垒,优化人员配置,对进一步加强作风能力建设,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,意义重大、作用突出。二是严格末等调整,健全用人能上能下机制。业务人员岗位竞聘严格遵循 “以岗择人、双向选择、考核竞争、择优录用”原则,采用双向选择、双重志愿模式。竞聘的64人中,5人因成绩不达标或志愿满员未被录取,纳入待岗学习,期间薪酬待遇降级,待考核合格后重新调剂岗位。此举切实落实了“三项制度”改革精神,树立了鲜明的实干导向。三是优化薪酬体系,突出价值贡献导向。科学设置管理、专业技术岗位和不同薪档,健全岗位调整和收入分配管理机制,优化差异化薪酬分配体系,放大绩效工资比例,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杠杆作用。
(三)实施业绩导向绩效考核,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
为进一步落实“三定”改革,持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,提升公司管理水平,促进员工成长发展,公司重新构建了与世界一流企业接轨的绩效考核体系。一是坚持目标导向,实现战略层层传导。立足陕西煤业总体发展目标和年度考核目标,突出部门绩效、个人绩效与陕西煤业经营成果相统一。二是实施分类考核,精准反映岗位价值。根据部门职责,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,确保考核内容精准反映各部门工作特点与核心业务。三是强化过程管控,持续提升运行效能。坚持绩效考核内容与公司整体工作动态匹配,日常管理与年度考核相结合,适时提醒、及时纠偏,持续提升管控水平和运行效能。同时,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薪酬调整、岗位晋升、培训发展的重要依据,实现了工作业绩与薪酬兑现精准匹配,队伍建设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,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大幅提升。
三、经验与启示
陕西煤业在本次“三定”改革实践中,深刻认识到激发和盘活现有资源潜在价值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,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。一是要立足国企功能定位和战略发展目标,不断动态调整组织架构和人员结构,高度匹配产业形态;二是打通人力资源流通渠道,保障人力资源价值流动变现;三是坚持业绩导向,形成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激励长效机制三叶草策略,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共同提升,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撑和人才保障。
申银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